您的位置:阳光校园 >> 国旗下演讲

莫把丹青等闲看 无声诗里颂千秋 ——论美育的重要性
日期:2020-06-15    阅读:5881    作者:学工处

古代的六艺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射、、书、数。基于传统六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又有六大特色主题:始于书、兴于诗、成于乐、立于礼、健于体、笃于行。简称为“新六艺”,其中“成于乐”指的就是音乐和美术了。今天就想和大家说一说美育。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对于上世纪旧社会的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习惯了吃饱饭就行的单一满足感,品尝不同滋味则显得多余。对美的追求似乎也是奢侈。

但是,如今时代不同了!如果说过去几十年,我们只能勉强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无暇顾及生活的品味和精神内涵的话,那么到了今天,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还不能对美育有足够的重视,就不得不让人感到有些悲哀了!那么如何实现美育,我想主要是从认知和感受、体验和创造创造这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一、认知和感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就是人对美追求的本能。早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原始人已经认识到了美,他们将五光十色的漂亮石头、贝壳、动物的骨头、皮毛用绳子穿起来挂在脖子上,扎在衣服上作为装饰,在制作陶器以及在劳作之余也会在陶器、峭壁等载体上用天然而鲜艳的颜料刻画上各种动物、花卉以及劳作的图案,为的就是起到美化生活的作用,这也是人类社会中最原始的艺术美。

不论哪种流派都强调美的魅力、美的影响力,而如何才能让我们在琳琅满目的物质世界中准确地寻找到美,就要依靠我们对美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吸收或者参加专业培训来得到的。

审美是应该具有个性色彩的,是要打上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职业的、社会的烙印,艺术的欣赏和创作都属个人的活动和个人的爱好,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统一规范。审美与创作既要有个人的异,又要有社会的同。

以朱新建先生的作品为例,其实我认为,有关朱先生的作品欣赏是生活中的丑与艺术中的美的矛盾。因为在人的生活中美与丑是相对立且同时存在的,只要有意义,不论是美和丑都可以进入文艺作品之中,都可以入画。朱先生用看似"笨拙"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幅,常人看来俗不可耐,根本无法进入艺术殿堂的作品。当年的美协主席叶浅予先生曾经拄着拐棍指着他的作品破口大骂:"这是什么玩意"而与此同时大画家周思聪、徐乐乐却对朱老的画赞赏有加。半年过后,有记者采访叶老,问及对朱新建作品的看法。叶老答:他的作品像臭豆腐,喜不喜欢各人自便。但我觉得还是有味道的。这段话意味着叶老先生通过半年的时间认识并接受了朱新建的作品,也从他的作品中体会到了独特的美。

齐白石先生曾经画过一幅名叫“油灯猫鼠图”的画,画面十分有趣,画面上画了一只老鼠高立于垂着油灯的长竿上,与下面的黑猫呈上下对峙的局面,画面构图十分简单,但位置的经营却很巧妙,静中有动,动中含静,颇具一触即发的张力,尤其是他的题款具有画龙点晴之妙。"昨夜床前点灯早,待我解衣来睡倒,寒门只打一钱油,哪能供得鼠儿饱,值有猫儿悄悄来,已经油尽灯枯了。”这幅作品生动有趣、恢谐地表现出作者恬谈舒适的生活情趣。此情此景是不是令人陶醉其中呢?

我认为能在生活中认识美,发现美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因为美无处不在,只是你是否善于发见罢了。

二、体验和创造

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每当某样东西看起来有趣或美丽时,自然会有一种想要捕捉和保存它的冲动——在这个时代,我们马上会伸手拿手机拍照。虽然这似乎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但是拍照有两个大问题。首先,我们可能会忙着拍照,却忘了好好欣赏这样的美好。第二,因为我们觉得照片安全地储存在手机上,所以我们永远都不会去太过在意它们,直到有一天我们会弄丢它。这是不是很讽刺。英国著名的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曾意识到大多数人在注意或记住他们看到的美丽事物方面做得很糟糕。他认为,人类天生就有对美做出反应的倾向,并渴望拥有它,但是这种欲望有更好也有更坏的表现。最坏的情况是,我们开始购买纪念品或拍照。但是,有一件事我们可以尝试做一做,那就是尝试画出我们看到的有趣的东西,不管我们是否有这样做的天赋。绘画并非艺术家才能做的事情,有时我们需要的是感受它的过程。

绘画可以教会我们更加正确地注意,而不是心不在焉地注视。在用我们自己的手重新创造眼前事物的过程中,我们自然地从一个松散地观察美的位置转移到一个对美的各个部分有深刻理解和体验的位置,绘画就是对美的体验方式之一。

也许,未来的社会对美术的直接需求未必增多,但不可否认,美育的潜在的间接作用将日益凸显。因为,功能化阶段之后必然是艺术化的追求。具备艺术眼光和艺术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必然在将来受到追捧。

三、意义和价值

我们学习美术,不一定要成为画家、艺术家,但是我们可以多一个看世界的方式,多一些内心的丰富,多一些表达的出口。这就是学习美术的本质意义所在。

我们学习美术,就是要在理性客观的世界之外再打开一扇感性的大门,在抽象逻辑思维之外具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和习惯。在循规蹈矩的规律学习之外还有天马行空的跳跃思维的能力,在平淡世界里有发现美、欣赏美的感受和直觉。

某种意义上说,缺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的人不能算是完善的个体。

我们接受美育的教育,接受艺术的熏陶,绝不只是为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技能,不是为能够考级拿证,也不是为能够靠手艺吃饭。而是通过艺术熏陶、美育培养让我们的内心更丰富,体验更细腻,心灵更柔软。让我们在能够享受物质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精神体验和追求。

世上的美好,除了外界的风花雪月,还有内心的静水深流。

艺术之于人的作用也许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内心深处,唤醒它、滋润它,才会慢慢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或许某天,见景见物,心生感叹,除了诗歌,你还可以信手拈来一幅小画,无所谓歹好,只为真情表达。正如明代徐渭所说的“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何青

上一篇:端午节
下一篇:中西合璧 争做上中“新六艺”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