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校长专栏 >> 校长演讲

“现在”的意义 ——2024年迎新年致辞
日期:2024-01-02    阅读:5021    作者:校务办

“现在”的意义

——2024年迎新年致辞

陈履伟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木铎金声已经敲响,2023渐行渐远,2024扑面而来。

回顾2023,值得记忆的有十件校园大事:

第一,学校数学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引领。我校数学组作为南京市初中数学教学示范中心,承办了南京市教研室主办的“新课标引领下初中数学校本教研与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培训,我校胡红艳、陈修文老师展示课堂教学成果。

第二,暑期国防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被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的称号,南京市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

第三,教师专业发展获得长足进步。48人次获得区级以上荣誉称号,陆亮老师获得南京市德育带头人称号。学校在省市内涵建设项目中立项2项,结项1项;3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顺利结题;2项市级课题顺利开题。教师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3篇,省级10篇,38人次在区级以上论文比赛中获奖。121人次在区级以上赛课中荣获奖项,区级赛课一等奖46人次,市级18人次,省级2人次,钱晨老师获得市级赛课二等奖、余盛盛老师执教的《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课入选省级精品课,周妍蓉老师获得省级赛课一等奖。

第四,中华上中学子在艺术、科技、卫生、法治教育等国家省市级的竞赛中共计荣获荣誉。20项集体荣誉,其中市级科技类奖项达到11项,市级艺术类3项。张云泽、宋宇飞获得2022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二等奖。物理组组织的物理学科活动中24名同学获奖。思品组的中学生模拟法庭在江苏大剧院的展示惊艳了主题展演活动的现场。

第五,体育工作扎实推进。建邺区体育大课间评比中,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荣获了中学组特等奖。网球竞赛项目获得2个省级一等奖。

第六,研学旅行活动丰富多彩。初一年级:龙江问学、怀古思贤活动;初二年级:走好行知路活动;初三年级:重走阳明路活动。逐步形成了研学旅行的系列,推进了德育“新六艺”课程的实施。行知书院课程,带领同学走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校外科技研学活动;走进江苏大剧院,观看了“舞动经典”的艺术剧演出。“鹰击长空”课程班走进中华中学高中部与高中部老师和学长交流沟通学习经验和体会。

第七,在孔子诞辰日举行了“人人读论语”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第八,学校举办了28次区级以上赛课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先后接待了澳门、上海、厦门、湖南、杭州、甘肃等各地教育教学访问团到校参观与座谈,为在校师生的交流开辟的新的途径,增强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九,2023届中考成绩获得卓越发展。在全市公办学校中排名第六位,在全区排名第三位,在全区公办学校中排名第二位。共计142位同学进入四星级高中,今年除了附中、金中、一中、29中之外,还有14名同学进入中华中学高中部。

第十,学校被确立为南京市教育现代化初中建设学校。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南京市高品质初中的行列。

同学们、老师们,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过去一年里,做出贡献的同学和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未来如何呢?

首先,未来取决于社会进步。只有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教育才有希望,个人才有发展空间。举目四望,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只有中国这里风景独好。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正享受着和平与安宁,而战争与死亡就在不远的地方时时发生。正如一句话所说,岁月静好,背后的支撑是国家的强大和无数人的付出。

其次,未来取决于教育领域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国正在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道路,我国是把科教兴国作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51.4万所,在校生2.7亿人,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7%提升到45.7%,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我国用短短20多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速度超过一些发达国家。我国高校年毕业生人数从16.5万增长到820万,40年间增加了近50倍。中国正从一个学习大国走向学习强国。

最后,未来三年中考的形势向好。南京市24年中考人数6.6万,25年中考人数7.0万,267.1万。中考人数的绝对增长,自然要扩大高中的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国家将要进一步调整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比例,从5:5,向6:4,最终将达到7:3,也就是说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最终要达到应届毕业生人数的70%。所以我们看到,并进一步看到普通高中名校办名校的现象将比比皆是。因此,只要我们整体学风端正,每个人积极努力,70%甚至80%的同学进入四星级高中,是完全可能的。

同学们、老师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机会总是存在的。但是,机会总是被有准备的人抓住。没有准备的人,面对唾手可得的机遇,也只能望洋兴叹、无限惋惜。

有准备的头脑,来自于对“现在”时间的把握。现在不仅是现在,过去以记忆的形式存在于现在,未来以期望的形式引导着现在。“现在”联系着过去,又指向未来。正如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先生所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爱因斯坦说: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怎样利用时间。我们出生时,世界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就是时间。不论对穷人还是富人,这份礼物是如此公平:一天24小时,我们每一个人都用它来投资经营自己的生命。有的人很会经营,一分钟变成两分钟,一小时变成两小时,一天变成两天……他用上天赐予的时间做了很多的事,最终换来了成功。

有准备的头脑,来自于对“现在”内涵的理解。

“现在”是指什么?

“現在”

“现在”,最早是两个词的组合,它既表达了空间的概念,就是“在”,也表达了时间的概念,即“现”。“现”,有“王”字偏旁,表示玉,玉是温润晶莹、剔透有光的,为人的“目”所见,即为现。“在”即“存在”,意思是一个人有子为“存”,一个人有土为“在”。佛教进入中国之后,现在才成为一个词,表达此时此刻。可见,“现在”这个词,是中外文化结合的产物,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近代数学家也是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有名一个命题:“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的意思是说,我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有思想,换句话说,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就颠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狭隘眼界,不要以为有子为存,有土为在,没有意识、没有思想,你就把自己降低为一个物的存在,最多是动物的存在,而不是人的存在。有趣的是我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了一个“无身即无心,无心即无身”的命题,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准备的头脑,来自于对“现在”行动的迫切。“现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用英语表达,它是不定式to be,不是动名词being。要实现现在的动态,必须在熟悉和陌生之间学习。如果我们只与熟悉的东西打交道,拒绝陌生,那么,我们就会在温暖的泥潭里舒适地打滚,活着一天,与活过100年,在价值上是等值的。生物史上,无数的生物都因为过度地适应熟悉的环境,而在陌生环境猝然来临时,走向种族的灭绝。如果我们只与陌生的东西打交道,没有把它转化为熟悉的东西,那么,陌生永远在我们心灵的户外徘徊。总之,完全的熟悉,没有必要学习;完全的陌生,无从学习。从这个角度看,真正的学习,只能发生在熟悉和陌生的联系之中。从老师的角度看,老师教学的全部工作,也可以概括为建立熟悉和陌生之间的联系。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就是时时复习那些熟悉的东西;知新则是从“温故”中不断发现新的观点、新的知识,具备了这一点也就可以当老师了。

最后,我改动一位波兰诗人的诗,作为今天发言的结束。

题目是《三个最奇怪的词》

当我说“寂静”这个词,我用声音打破了它。

当我说“无”这个词,我在“无中生有”。

当我说“现在”这个词,一言方出即成过去。



202412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2023届初三毕业典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