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 品赏传统文化:中华上中端午节主题班会活动
粽情端午 品赏传统文化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围绕“迎端午”这一主题,中华上中各年级各班级精心准备,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和动手活动,利用班会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了有关端午节的知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始于书 兴于诗
通过晨会朗诵展示,同学们从端午节民谣、诗词、典故出发,班会课上同学们一同分享端午节由来、端午话习俗、话端午谈感受,学生在动听的诗词、民谣中了解端午的民俗,明白端午节不只是粽子节、龙舟节,更是民族节、爱国节;许多同学还联系自己的实际,介绍自己家乡或是不同地区过端午的风俗习惯。
立于礼 成于乐
着传统服饰,挂艾草、系五彩线、缝香囊、表演传统戏曲……不少班级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从端午节的传统礼节着手,开展活动,充分挖掘端午节深厚文化内涵,引导班级老师和同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健于身 笃于行
虽然没能开展“划龙舟”的体育活动,但是同学们还是通过分享龙舟赛的体育知识点了解了这项运动;不仅如此不少班级还开展了“百家粽 齐分享”活动,同学们向爸爸妈妈学包粽子,然后将包好的可口粽子带来班上和同学交换分享,蜜枣红豆的甜蜜、咸肉蛋黄的鲜香、巧克力坚果的奇妙,在实践中同学们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技能,也学会了分享、感恩和创新。
师生共进 团队携手 学科融合
本次端午班会活动,除了得到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以外,各班的班主任导师团队成员也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协助同学们活动的顺利开展。
活动评语:
“知”来铺垫,“行”来升华。
整个班会的过程轻松愉悦,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展示、交流,言语中充满着自豪感和愉悦感。我认为,初二2班的这场班会是非常成功的,第一,学生自主的去准备这场班会,有的学生负责讲解历史,有的学生负责教授香囊的制作,无具体任务的同学也是先在家里了解了一些有关于屈原的知识,再来积极参加竞答活动。这样做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得班会的更加流畅,更有代入感。第二,整场班会始终践行着知行合一的思想,前两个部分是“知”,通过让学生提前学习,再以竞赛的形式帮助学生加以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们进行香囊的制作,使学生们也能够自己动手,去纪念屈原这位爱国、贞洁的伟人,弘扬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没有之前“知”的铺垫,学生的小制作也很难带有感情;没有之后“行”的实施,学生很难体会到感受到本次活动的意义。
——初二2班 导师团队成员 钱晨老师
学科融合——传统文化也有国际范儿!
初二5班班主任胡曼媛表示,传统文化知识是学生综合素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近年来中考更加注重考察这部分的内容,对学生的中华文化相关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传统文化注入到班会课中,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呈现,比课堂上传统意义上的介绍要更令学生影响深刻。
这次以端午为主题的班会,不仅得到语文、历史学科老师的支持,英语学科的杨娟老师也从语言文化融合方面积极探索,跨学科、融文化,让孩子们从更加国际的角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不少孩子表示,通过课堂学习可以更自信的向国际友人介绍端午节,也了解了不少跨文化知识,很有意思。杨老师表示语言就是要在真实情境中去运用,思维就是基于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去提升。
学习越是紧张,生活越是忙碌,越应该有仪式感
历时两周,其实在收到学校的任务之后,一直在挣扎是不是要在这么忙碌的时候(初二年级小中考)给孩子们“添乱”,可是当我布置完这个任务看到他们的表情,我知道了这个活动他们很期待,学习越是紧张,生活越是忙碌,越应该有仪式感,让他们去感受一家人一起包粽子,和好朋友一起吃粽子,和同学一起聊粽子,这就是最好的端午!
课后,很多同学们说,老师下次我们一起过中秋,有的同学说:我们来试试包月饼!……每次活动后我都会让他们去练练笔,写写感悟,班级建设在活动的推动下凝聚力增强不少,孩子们的班级荣誉感也日益增长!
——初二1班 班主任 陶晓娟老师
本次的端午节主题班会文化活动,各班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将活动实践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体会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