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 博物明理 厚德力行

首页 > 阳光校园 > 国旗下演讲>

展望航天未来,共创美好佳绩(初二5班许诚杰)

  

各位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初二五班的许诚杰,我很荣幸能在国旗下讲话。今天我要讲的标题是展望航天未来,共创美好佳绩。论起航空航天大家肯定非常的熟悉,可是大家对于这一方面又有多少具体的认识呢?这就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了。

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了领跑,正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能力,更离不开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航天人打下的坚实基础。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一声惊雷般的巨响打破寂静,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的荒漠里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从此,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而这一天,恰巧也是“中国原子弹之父”、物理学家钱三强51岁的生日。

我们都知道,钱三强30多岁时已经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实验物理学家,如果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必定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回国后,他无条件地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专心从事科学组织工作。当年曾有人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回到中国?钱三强说,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原子弹的发明并不是为了毁灭世界,而是保家卫国,防止外敌入侵,真正做到强起来。

“学以致用,报效祖国”,这是钱三强在异国他乡时的座右铭,也是他毕生的追求。与钱先生类似的伟大人物还有邓稼先先生。这两人可谓是另一个意义上的伯牙子期,是对方的伯乐。

1958年秋,钱三强找到邓稼先,问他是否愿意加入要放大炮仗的保密工作时,邓稼先毅然决然的同意了。至此,他放弃家庭内的小爱,只身奔赴大爱。此后的8年里,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弥漫着飞沙的沙漠戈壁中,冒着严寒酷暑在试验场过了八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迷,在北京近郊,科学家们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制出我国的“争气弹”。那时,由于条件艰苦,同志们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 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身抱原子弹碎片,罹患癌症去世的邓稼先先生,是我们现在所应该追崇的人。

这种工匠精神不仅仅存在于钱三强和邓稼先两人中,还存在于许许多多不知名的科学家们。他们的付出,为我们的国家科技国防一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的国家强盛并不愧对前人的终身奋斗。

宇宙承载着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向往。从“神舟”到“嫦娥”“玉兔”,再到“天宫”“天问”,中国人民把对遥远星空和未知宇宙的无尽憧憬寄托在这些美好的名字中。此次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搭载的火星车名为“祝融”。

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入轨2021年5月15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2022年3月10日消息,《新科学家》周刊报道称,中国的祝融号火星车也有发现水塑造火星地貌的迹象。发现了乌托邦平原过去曾长期受到风的影响,甚至可能被水侵蚀过

看似鲜丽的成就下,独特的移动系统还有转移坡道机构都是此次的亮点,这些浓缩了广大学士们的知识,以及浓浓的奋斗的爱国情怀。

“正是因为我们国家强大,才为我们搭建了这么高的工作平台。”在今年四月十六日9时五十六分,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三位伟人和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这一次的成功返回,无疑是一项创举,这正是前人用血和汗为我们铺垫下了走向了光明未来的路。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中国科技发达 ,有益于中国人民,我们应该树立光荣意志 ,继承美好未来,为祖国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美好的力量 ,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人民,带来新的生机活力。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