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实践,探索信息科技教育新路径 ——建邺区信息科技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三月活动成功举办
2025年3月28日上午,建邺区信息科技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三月活动在中华中学附属初级中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教学创新与实践分享”为主题,聚焦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前沿话题,为信息科技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活动伊始,中华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的王文静老师带来了题为《“跨学融通·智创项目”——初中信息科技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探索》的精彩分享。王老师通过三个案例,阐述了拼学科、多学科与跨学科的不同形态,并先后介绍了跨学科学习的内涵及特征,从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化学习的交集总结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概念界定。再根据内涵判断给出的例子是不是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案例。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需要有真实的跨学科目的、明确所跨学科的内在联系、深入学习和探究再整合、培养跨学科素养等原则,以信息科技的跨学科案例介绍了三种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原型。
随后,南师附中新城初中的蔡鑫鑫老师以“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为核心,探讨了初中人工智能课程中科学原理与实践应用间的平衡艺术。针对当前人工智能教学普遍存在的“重技术操作轻原理认知”现象,导致学生仅停留于浅层体验的问题,蔡老师以《初探手势识别》一课为例,思考分析了人工智能教学中原理与应用的平衡策略:以“问题链”驱动探究,串联原理与应用;借助“人类经验与机器逻辑”的类比迁移,将抽象原理转化为具象认知;设计“观察特征—编程实践—伦理思辨”的分层实践,既实现从技术体验到原理内化的递进,又通过误判案例讨论技术安全与社会责任;同时利用uCode等可视化工具拆解抽象原理的“黑箱”,使抽象概念直观可感。最后强调通过开放资源、多元活动和弱化硬件依赖,构建探究式学习环境,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夯实原理认知,实现人工智能教学中“科”与“技”的有机融合。
接下来,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的孙玉雪老师以《从“技术操作”到“思维生长”——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路径探究》为题,围绕促进初中信息科技深度学习进行了分享。当前学生存在机械学习、知识应用能力差等问题,深度学习可实现知识技能到核心素养的转变。其内涵包括知识迁移、批判性思考等特征,与浅层学习差异显著。教学中可采用创设情境性学习环境、项目学习和全息学习等策略。在与新教材融合方面,可通过锚定思维发展“大概念”、构建任务链和嵌入反思机制来实现。实施难点可通过差异化支持和时空重构解决 。
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三位嘉宾的分享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就跨学科项目的实施难点、人工智能课程的资源开发、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等话题交流了看法,现场氛围积极而融洽。
此次活动为建邺区信息科技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通过分享和研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们会将这些创新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课堂中,推动建邺区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